随着几大联盟的建立,企业公民委员会在机构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每年联合举办★◆★◆“中国优秀企业公民年会”系列活动,已成为企业公民社会责任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获得了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提供的学术支持,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同时★■,也通过与中国供排水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上海越商商会◆■■★、天津老字号协会、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内蒙古金融网等行业协会及商会的合作,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推进企业公民建设。
在举办第一、二、三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调查评价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工作量巨大■★◆■,而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又不足的情况,委员会的同事们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面向在京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先后邀请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在内的8所学校的志愿者团体共同参与■◆。至此,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志愿者团队。在为中国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和积累社会经验机会的同时,注重发挥他们在调研活动及宣传理念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至此也形成了“中国企业公民志愿者联盟◆◆■★”。
2005年11月16日,190多家企业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中国企业公民宣言》。签署企业庄严承诺★★■■◆,将努力做有责任■★◆◆、有操守、值得尊敬的企业★★◆★,高度重视和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积累,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工作逐步打开局面。自2005年以来,企业公民委员会先后聘请了多位省部级领导担任委员会高级顾问★■◆,他们分别来自外交◆■◆■◆★、法律◆◆◆■★◆、新闻★★◆★◆★、质检等专业部位,是中国经济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资深专家,可为委员会及会员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等★◆★。
2014年7月■★◆■★★,“首届中国企业公民微电影大赛”旨在让每个企业都可以闪耀属于自己的精彩,通过每一个精美的画面诠释企业公民理念,践行企业公民责任。此次大赛微电影参赛作品有65部◆■★■◆◆、公益视频50部、企业宣传片50部。
2005年,企业公民委员会应用该标准指导发布了《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第三方指导发布企业公民报告的先河,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后,又指导发布了《中凯集团企业公民报告》★■■★★★、《广厦集团企业公民报告》、《法尔胜集团企业公民报告》、《南京栖霞建设企业公民报告》、《嘉凯城集团企业公民报告》、《亿达集团企业公民报告》等。
企业公民委员会作为宣传与推广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先行者,见证了这项事业在中国的萌芽、成长与发展,也见证了广大企业在责任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担当。
此外,由于“企业公民”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为解决理论上的短板,企业公民委员会成立了由中国著名大学、政府及民间的研究机构中的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资深媒体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目前已汇聚29位在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为企业公民委员会及会员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2014年3月5日,“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调查”活动正式启动◆★★■★★。为企业岗设置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帮助从业者了解自身情况,明确技能提升与自我改善的方向。到2014年5月,完成了数据收集与整理;7月正式发布《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从业者职业状况报告》。
企业公民生态圈,即企业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态体系,其核心要素包括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企业公民■◆■、公民社会四个方面。企业公民理念认为,企业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与自然环境、政府■◆◆、公民社会等共同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各要素间是平等的关系,都公平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因此,从企业公民理念出发★★■,若要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就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式的■■★★★■“改造”,还涉及到企业与生态系统中其他主体关系的重构,形成一个多主体良性互动的企业公民生态圈。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公民的标准也在随之发展。2008年,企业公民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在清华大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追踪企业公民实践,完善《中国企业公民评估评价标准》,更加完整体现了企业公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升级为《标准2.0》■◆。
经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初步形成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媒体★★★★◆◆、商会及行业协会、NGO组织协同发展的企业公民合作联盟◆■★■◆■,企业公民委员会也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公民理念研究与推广、企业公民实践落地与执行◆■★■◆◆、资源汇聚与共享的综合平台。展望未来,企业公民委员会即将迎来升级为一级协会的重要发展机遇,这将更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以及企业公民生态圈的打造。曾经面对环境的艰难,企业公民的倡导者们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每当看到人们已经把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当作奢望时,每当看到人们对吃到口里的食物充满疑虑恐惧时,他们找到了坚持的动力。躬耕十载,终有收获◆◆,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实践证明,即使在最缺乏生存土壤的地方■★,只要有坚守的信心★★◆■◆■,就会结出辛劳的果子■◆◆★★。(张立敏)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和的探索,随着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履责意识的提升★■★■◆■,企业公民事业发展的环境大为改观■★◆★◆,但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布道者★◆◆”们意识到◆◆,单靠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或一批企业去实现这一商业社会的“启蒙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更多的人接受企业公民的理念★◆■★■★,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将这项事业长久地做下去。为此,联合各方力量,集众家之长,来推动企业公民理念的传播与推广,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公民生态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适应全球主流舆论与国内政策环境的要求与变化,企业公民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了《标准3.0》修订工作★★。形成了中国企业公民评价体系的八大维度和二百多条的测评指标,并于2014年7月正式发布■◆◆■。同时,原有的◆◆★◆“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调查评价活动”也升级为“中国优秀企业公民排行榜”,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打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奥斯卡”◆◆。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往往被视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工具凯发娱乐官网地址平台开户★★■■■。2005年★■,企业公民委员会依据《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评价标准》制定了《中国企业公民报告指南》■★■★、《中国企业公民报告申请指导和发布程序》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文件。
中国企业公民媒体记者联盟也是未来企业公民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5月■◆★★◆,委员会为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做准备■★◆★,邀请了多位著名报社的记者进行宣传报道。这些第一次听到■◆★★◆“企业公民◆★◆■◆★”概念的记者出于“社会接受度”的考虑◆★★■■,建议将“企业公民”这一称谓改为“社会责任■■■◆”或◆■“公益慈善◆■◆★■”,他们认为讲“企业公民”不但公众不知所云,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经过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刘卫华先生的解释■★,他们认识到企业公民理念的先进性。同时◆■■■,共同倡议发起一个◆◆◆◆“沙龙”式的媒体记者圈子,共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历经一年多的准备,中国企业公民媒体记者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参加的媒体已有26家★◆■★■★,记者达40多位,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主流媒体。
企业公民委员会于2004年底,委托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企业公民课题组”★■★,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料和标准,历时半年研究,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第一部《中国企业公民评价标准》,即《标准(1★■■★◆.0)》。